广东一女大学生,6个月面试22家公司依旧待业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

广东一女大学生,6个月面试22家公司依旧待业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

原标题:广东一女大学生,面试6个月,22家公司还没人,背后原因很现实。

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,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。想要在众多同等学历水平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,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是关键。

2022届大学毕业生即将正式走出校园,现在只有一半的学生成功找到实习单位。由于毕业生人数众多,考研和就业的竞争尤为激烈。为了获得工作机会,一些学生不惜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,即使工作的薪水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。

广东一女大学生,半年面试22次皆达不到心理预期

截至目前,2022届已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合同工资仅为6507元/月,比去年下降了12%。按理说,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合同工资应该是逐年增长的,即使竞争激烈,也不应该呈下降趋势。今年的毕业生就业难是不言而喻的。

还有一部分毕业生,即使毕业时找到了实习单位,但工作一段时间后,就会迎来瓶颈期。要么是觉得太辛苦,要么是待遇达不到预期,要么是接受不了太大的工作压力。00毕业生的辞职率一直居高不下。

广东省一名女大学生因工作不如意,自去年11月起辞职打算换工作。不幸的是,在接下来的半年里,她已经参加了22家公司的面试,她仍然处于失业状态。

女生还把自己的面试经历总结成了表格。她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媒体方向,这是近年来女学生的热门工作之一。她说,一些公司通知她去找工作,但没有达到她的心理预期,就放弃了。

毕业生不得不降低对就业的心理预期,往届毕业生跳槽压力更大。有就业需求的同学直呼“太多了”。不降低薪资要求他们就找不到工作吗?

大学生就业难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

近年来,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都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。你心仪的好工作,门槛太高,或者专业技能不对口,连面试机会都得不到。自己的工作特别有限,即使向HR提两个周末,五险这样的基本要求,我也觉得愧疚。

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更注重学术研究。大学生毕业后发现理论与实践脱节,工作后要从零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。

高校的培养目标重在实践操作,但学生毕业后受限于学历,往往因为学历不够而被刷掉。如果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技能,或者专业冷门,学历不够亮眼,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薪资。大一新生说:现实太堪忧了。

这个广东的女学生已经失业半年多了,但是心态还是很乐观。她说她身边的同学中,面试的不算多,面试的比她还多。

她之所以要总结自己的求职经验,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,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,弥补自己的不足,这样再去面试的时候成功率会更高。

找不到工作不能光靠降低心理预期,自我提升才是关键

这段时间,她在投简历的同时,也在自学一些职业技能。但是,没有明确的目标,她学习就像一只无头苍蝇,每一科都太肤浅,无法精通。也难逃HR的挑剔目光,她对薪资的理想期望是8k-12k,但按照目前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来看,前景并不乐观。

不同城市的平均薪资水平差异很大。其他二三线城市,应届毕业生可能在3000以上,但广东大部分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工资至少要在1万左右才能满足日常需求。女生想尽快找到工作只能降低心理预期吗?

在我看来,降低心理预期确实有助于尽快就业,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并无帮助。大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,不要觉得毕业了就不用学习了。

无论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求职面试中,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足,一定要有求知欲,努力学习,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。只要你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值,HR自然愿意花更多的薪水来雇佣你。

今日话题: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请分享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在下期。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返回搜狐查看更多。

责任编辑: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广东一女大学生,6个月面试22家公司依旧待业,背后的原因很现实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oh.55jiaoyu.com/show-299697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展全思梦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